名单公示!凉山这些公务员个人、集体拟获省级表彰奖励
所以,真正启蒙只能是自我启蒙——良知即吾师,而非由外在的某人使得一个人启蒙,外在的教化者比如师仅仅起印证的作用。
当然,这种觉与知既可以是无言的,也可以是有言的。5参见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0页。
亦即所谓为学主要就是指读书。1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47页。相对于之前的学习观念,孔子的这个观点最根本的突破在于,明确将学看作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既体现了人的自觉,也体现了学的自觉。因此,伽达默尔对于教化的探究就是一项对于理解的本质的探究。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就是在此意义上讲的。
孔子虽然也极为重教,是我国首开私学者,并被后世公认为最伟大的至圣先师,但他紧紧扣住教必本于学这一更为本源的洞见而主张学以成人。一、必学而后为君子与学必效中有觉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学习传统。朱子学的若干观念为东亚知识分子接受和理解西方科学提供了一个自己文化的基础。
在朱子学中承认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互动,但不肯定科学或学问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生产性活动更不是理学所注意的方面。近代西方科学进入中国未受到任何文化上的阻力,这不能不归功于朱子学理性主义的影响。由于朱子学在意向上,是把对具体事物的知性了解与对天理的印证混淆在一起,这就必然对理学对自然的理解发生影响。这决定了道德素质和典章历史知识是对作为候补官僚的士人的主要要求,而不鼓励知识阶层进行纯粹自然科学的探索。
理学在北宋的早期发展本来是在文与道之间的紧张中层开的,理学反对辞章训诂考据之学,强调精神与道德的提升与修养,注重内心生活的体验与锻炼,力图为社会确立一种意义系统。朱子宣布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从理论上对物理的客观性和知性主体把握事物的能力作了明白的肯定,对全部知识论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因此,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在朱子学人文理性结构中难以找到生长点。陆王心学对于朱子的全部批评正是针对朱子学中这种注重知识的性格。在整个宋明理学(Neo-Confucianism)中,与其他思想家及其流派相比,朱子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的学说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知识取向,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造成了朱子与心学学派之间的冲突。朱子学对东亚社会及其知识分子的重视学习,重视读书,重视教育取向的培育,无疑对东亚社会接受并发展自然科学有重要作用,他倡导的读书方法及实践造就了东亚社会知识阶层对学习的训练而形成传统。
1991年2月写于夏威夷,载《朱子学刊》一九九三年第一辑(总第五辑) 进入 陈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朱熹 朱子学 近代科学 。但是,对于东亚社会文化而言,朱子学虽未(或不能)创生出近代自然科学,却不等于说朱于学与近代科学不能相容,也不等于说朱子学对于从前现代走向现代过程的科学发展只有负面的作用。从朱子学与社会的关联说,朱子的读书穷理的方法论为成熟的科举制在客观上提供了支持,科举制则与中央集权的体制结构配合运作,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官僚队伍的合理再生产。但是在理学一开始的发展中也涵蕴了某种程度重道轻文的反智主义。
从学术性格来说,朱子学所重视的知识,即使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知识,也只是为了达到一种对自然的理解,而不是利用。二、朱子学中知识的主要性格然而,在事实上,强调格物穷理的朱子学并未对中古的自然科学发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近代西方科学进入中国未受到任何文化上的阻力,这不能不归功于朱子学理性主义的影响。朱子学对东亚社会及其知识分子的重视学习,重视读书,重视教育取向的培育,无疑对东亚社会接受并发展自然科学有重要作用,他倡导的读书方法及实践造就了东亚社会知识阶层对学习的训练而形成传统。
从这些方面来看,作为传统的朱子学在近代化过程中仍发生了(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朱子学的若干观念为东亚知识分子接受和理解西方科学提供了一个自己文化的基础。从文化对知识分子深层意识的塑造及其作用而言,可以认为,朱子学虽然对于近代科学缺少创生的功能,却有较强的模拟功能。格物穷理成为核心的思想原则,朱子学中把格物穷理解释为研究事物以穷尽事物之理,强调格物的知性意义。因此,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在朱子学人文理性结构中难以找到生长点。但是,对于东亚社会文化而言,朱子学虽未(或不能)创生出近代自然科学,却不等于说朱于学与近代科学不能相容,也不等于说朱子学对于从前现代走向现代过程的科学发展只有负面的作用。
事实上,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的知识论是东亚社会接引近代科学的内部基础与资源,所以明末和清末东亚知识分子以格物或格致这样有强烈朱子学色彩的概念指称西方近代科学。理学在北宋的早期发展本来是在文与道之间的紧张中层开的,理学反对辞章训诂考据之学,强调精神与道德的提升与修养,注重内心生活的体验与锻炼,力图为社会确立一种意义系统。
一、朱子学的知识取向朱子哲学是十一世纪以来东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哲学,它不仅被统治阶级认可为官方哲学,而且得到了十二世纪直至前现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认同。这样一种知识学说的终极指向,并不是近代科学所理解的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而是精神对宇宙意义的理解所达到的境界。
从学术性格来说,朱子学所重视的知识,即使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知识,也只是为了达到一种对自然的理解,而不是利用。朱子明确肯定理不仅是本体原理和道德法则,同时包括上至天地下至草木的性质与规律,主张一个儒者必须从万殊的具体事物入手,经验地逐一认识其中之理,最后由个别上升到普遍,达到对普遍性天理的认识,所有这些,使得朱子学在理论上与科学具有可以相容的特质。
1991年2月写于夏威夷,载《朱子学刊》一九九三年第一辑(总第五辑) 进入 陈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朱熹 朱子学 近代科学 。二、朱子学中知识的主要性格然而,在事实上,强调格物穷理的朱子学并未对中古的自然科学发生明显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朱子学所重视的知识主要为人文知识,寻求知识的活动主要为文献的学习(读书)。所以,对于竹生长的知识,朱子学的立场不是鼓励具体地研究竹子的习性及生长规律,以促进和保护其生长,而是观竹子生长的同时去体验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普遍原理。
陆王心学对于朱子的全部批评正是针对朱子学中这种注重知识的性格。就是今天的物理概念也仍然可看到朱子学的影子。
朱子宣布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从理论上对物理的客观性和知性主体把握事物的能力作了明白的肯定,对全部知识论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在整个宋明理学(Neo-Confucianism)中,与其他思想家及其流派相比,朱子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的学说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知识取向,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造成了朱子与心学学派之间的冲突。
这决定了道德素质和典章历史知识是对作为候补官僚的士人的主要要求,而不鼓励知识阶层进行纯粹自然科学的探索。严格地说,这种理解并不是没有先决条件,并不是努力按事物本来面目去理解的,毋宁是为了普遍性天理而到具体事物上进行印证的活动。
但是在理学一开始的发展中也涵蕴了某种程度重道轻文的反智主义。作为儒者的朱子当然要把价值原则设定为本体论与认识论中的优先性,而理学从北宋到南宋的发展显然由于朱子的出现发生了一种转向,即努力追求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平衡。从朱子学与社会的关联说,朱子的读书穷理的方法论为成熟的科举制在客观上提供了支持,科举制则与中央集权的体制结构配合运作,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官僚队伍的合理再生产。在朱子学中承认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互动,但不肯定科学或学问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生产性活动更不是理学所注意的方面。
由于朱子学在意向上,是把对具体事物的知性了解与对天理的印证混淆在一起,这就必然对理学对自然的理解发生影响知行存在精粗层次之别,知先于行。
指出颜子之学即致知力行之学,愿与同志之士以颜子为准的,致知力行。孔子殁后,道传于颜子、曾子、子思、孟子,意味着儒学进入没有圣人的贤人时代,孔门弟子后学以自身所学以传圣人之道。
他认为《论语》是对孔子言行完备之记录。在南宋道学格局中,张栻之学渊源于胡宏的湖湘学,然因与朱子思想密切,在后世朱学独尊之道学格局中,张栻获得了超出吕祖谦和陆象山的地位,在《宋史》中与朱子同归属于道学,而吕、陆则被归为儒林。